今天分享的是:赛迪智库:打造可持续的国际氢价值链报告策略股
报告共计:24页
打造可持续的国际氢价值链报告总结
2024年9月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相关报告,赛迪智库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编译该报告。报告指出,绿氢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,因供需地域差异将形成全球新价值链,还分析了绿氢价值链发展的多方面因素、机遇风险,并给出建议。
从发展背景看,能源危机、地缘政治挑战等凸显能源基础设施和流动脆弱性,构建稳健可持续国际价值链迫在眉睫。未来,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丰富地区有绿氢生产经济潜力,而需求中心可能不具备此条件,且打造该价值链需大量基建投资并保障多方面可持续性与公正性。
在氢的生产与需求方面,G7成员国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,能源系统脱碳有多种驱动力,电将成主要能源载体。据IRENA 1.5℃情景,2050年氢及氢衍生物占最终能源消耗14%,氢产量大幅增加,绿氢电解槽装机容量也将显著提升。绿氢生产依赖丰富廉价可再生能源及相关资源,2050年其开发潜力巨大,氢贸易形式多样,25%需求靠国际贸易,且有不同运输形式及区域分布。
绿氢生产存在环境影响,排放强度决定价值链可持续性,绿氢排放强度最低;电解制氢碳排放与电力来源相关,电网绿化可降低排放强度;多国出台激励与法规影响氢生产消费;绿氢生产需大量水资源,部分地区面临短缺挑战。
展开剩余79%氢载体技术助力绿氢运输贸易,氨、液氢、液态有机氢载体、甲醇等各有特点,如氨有一定运输基建但具危险性,液氢运输成本高,它们在多方面存在差异,未来或多载体共存。
绿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协同效益,能促进能源获取、工业发展,还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,但发展中国家需平衡需求、发展本地产业及进行技能培训。
众多国家制定氢能战略,此轮氢能热潮有新特点策略股,多国签署相关文件促进氢贸易。部分发展中国家氢能战略有出口导向,关注不同生产消费方式,重视“难减排”行业,采取多种政策工具支持绿氢发展,且有分阶段战略目标,潜在进出口国需做好战略规划等以发挥氢能潜力。
报告最后从绿氢价值链综合可持续性、降低环境风险、重视氢载体作用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及促进全球战略合作五方面给出建议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